由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迅速,泥炭需求迅速增加,加之国内部分省去区限制泥炭开采,导致进口泥炭量逐渐增加,价格扶摇直上,个别地区进口泥炭价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元,高于国产泥炭价格的5倍左右。这种泥炭价格高企和进口泥炭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说明:
1,国内对泥炭需求的迫切;
2,进口泥炭质量优异;
3,高质量产品,必然表现出高价格,泥炭质量高,价格高点用户是能接受的。
那么进口泥炭与国产泥炭相比,到底有那些差异呢?
第一,泥炭类型不同,导致进口泥炭与国产泥炭性能上有巨大差异。
进口泥炭主要是藓类泥炭,国产泥炭99%是草本泥炭。植物残体类型的差异是导致两种泥炭性质和质量差异的根本原因,而植物残体类型的差异是因为泥炭积累环境差异造成的。
第二,进口藓类泥炭有机质含量高,分解度小;国产草本泥炭有机质含量低,分解度大。
藓类泥炭主要形成积累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冷湿气候区,植物的养分来源完全依靠降水补给,矿质营养缺乏,所以只能生长不需要大量营养的藓类植物。由于冷湿地区植物残体不容易分解,所以藓类植物残体分解度小,残体保存完整,表现为泥炭的有机质含量高,分解度小。一般地,藓类泥炭有机质含量在90%以上,分解度小于20%。而草本泥炭可在任何有水分来源的低洼环境中形成,养分来源主要依靠地表水供给,所以矿质营养丰富。由于草本泥炭的水分来源不稳定,经常落干透气,导致植物残炭分解迅速,植物残体细碎,表现为泥炭有机质含量低,分解度大。
第三,进口藓类泥炭矿床规模大,厚度深,便于机械化开采,所以泥炭质量均匀。国产草本泥炭矿床规模小,厚度变化大,不容易实现机械化开采,泥炭质量不稳定。
泥炭层位一般呈水平展布,采用机械化分层开采,是保持泥炭质量稳定的重要条件。由于西方国家泥炭产业历史悠久,技术设备水平高,普遍采用机械化分层开采,所以,泥炭质量稳定可靠。我国泥炭产业历史浅近,经济发展水平低,多数泥炭开采采用挖掘机垂直开采,扰乱了泥炭层位,混杂了矿质土层,裹挟了大量病菌、虫卵和草籽,所以表现出泥炭质量不佳。
从技术指标上说,进口藓类泥炭质量肯定要高于国产草本泥炭。另外,国内泥炭市场存在着许多混乱局面,败坏了国产泥炭的名声。
1,泥炭采用挖掘机垂直开采方式是绝对错误的开采方式,因为这种混层开采是造成上下混层,夹带顶底板矿质土壤,降低泥炭品位的罪魁祸首。
2,国内泥炭行业大多采用低价竞争方式维持经营,过分的低价造成泥炭企业不会采用分层开采方式保证泥炭质量,而只能采取挖掘机的快速开采方式降低开采成本。特别是一些无证企业,乱采滥挖,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破坏了环境,必须加以制止。
3,国内泥炭开采后的处理不当,湿度下降太大,造成泥炭颗粒过细,粉末太多,用作基质原料时会造成基质水分吸持力过强,透气性不好,一旦遇到低温就会造成立枯病发生。